喚醒社會對於『食』的重視
坐落於大埤鄉豐田路上,一座以淺灰色、原木色、炭黑色為基調,並且種滿綠色植株的巨大園區,不是我們所熟悉的文創基地,而是一座肉品分切廠。
去年12月我們跟著磐石會冬季會議的參訪行程,來到了已經有三十年歷史的祥圃實業(董事長為吳昆民總會長)的『豬肉分切加工廠』兼『農業文創館』—良作工場。園區的造型和氛圍完全顛覆我對台灣農業、畜產加工的印象,經吳董及導覽員的介紹下,我才了解真正能改變台灣目前農業蕭條、食安危機連續爆發等種種困境,與其治標,不如想辦法提升產業與社會大眾對食物的重視程度。
《祥圃實業董事長吳昆民》從產地到餐桌,打造安心飲食環境
好豬方程式=好品種+好環境+好飼料
一進入館內,二樓掛著好幾幅豬肉分切圖,介紹常見的里肌肉、後腿肉,以及珍貴的松阪豬、豬頰肉等等;另一邊的展場則詳細介紹台灣豬肉品種,以及Q版世界七大豬種介紹,從金華火腿介紹到世界知名的西班牙伊比利豬,也說明了飼料如何栽種以及營養添加品的調配…等,都充分詮釋了館內看板上所寫的好豬方程式=好品種+好環境+好飼料,『只有豬隻少生病,減少使用抗生素,我們才能減少抗生素殘留人體的問題』。
(祥圃實業從丹麥引進『自由狹欄』,後方設有活動式欄門,豬
雖然我們無法直接直接到養豬場參觀,但是透過良作工場的擬人化插圖,詳細地描述豬怎麼睡覺、生小孩,甚至將畜牧的自由狹欄搬到展場,傳達友善對待豬隻的概念給往來的遊客,豬肉分切產線上方也設置了透明的玻璃,讓我們能夠清楚看到分切過程,讓我們了解食物得來不易,必須尊重這些為大家貢獻生命的動物,以及默默付出的農民。
從「有形」向「無形」價值邁進,創造產消共好循環
『我以我們擁有世界級的豬肉分切廠感到驕傲,也希望讓更多人走進這個農業大縣,重新認識你我餐桌上的豬肉。』在此之前,我對於餐桌上的豬肉認知僅止於『有形』的層面,像肉好不好吃、大不大塊、油花多不多這些元素,但經由導覽及吳董的介紹後,才慢慢認識『無形』的影響,像抗生素殘留、環境保育以及動物福利等價值,也看到了吳董對於『從產地到餐桌,打造安心飲食』這個理念超過30年的貫徹與堅持。
這一次的參訪著實讓我們上了重要的一課,感佩吳董的對於重新建立飲食文化所下的努力,『從生產到加工、服務、告知,我覺得告知非常重要,工廠不再是一個硬體,而是有很多柔性文化在其中,也希望帶動雲林偏鄉發展的機會。』
同樣創業超過三十年,我真心佩服吳董能夠在經過許許多多的波折後,依然守住初衷,展現深耕及永續的決心,讓農民與食物能受到應有的尊敬與重視,即使身處不同領域,我也期許自己持續能夠做著同樣的事情,讓我的家鄉『雲林』變得更好,為社會帶來更多良善與美好。
良作工場相關資訊
良作工場官網:http://www.nextland.com.tw/
世界如何因豬而轉
祥圃企業影片優酷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