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皆為自心映照

by 陳美琪
3632 views

「我連害怕或猶豫的餘力也沒有﹐就像走在被濃霧籠罩的路上﹐眼前連一步之遙的景色也看不到﹐只能賭上性命思考下一步該怎樣踏出去。突然間﹐濃霧散去﹐回頭看來時路﹐才發現剛剛走的路﹐旁邊竟然是斷崖峭壁﹐背脊不禁發涼。」

日本「經營之聖」稻盛和夫先生如此形容自己半個世紀以來經營事業的心情﹐我深有同感﹐創業初時無處不艱難﹐今則無時不加思慮﹐因為並非獨行﹐身後還有幾千名員工及家庭。

體認企業家的社會責任﹐從照顧員工健康﹑家庭經濟﹐到對股東﹑客戶﹑供應商的誠信共好﹐以至於回饋社會的取用之恩﹐人生下半場的目標不再是「利己」﹐「利他」的心念漸進根深。而最近世界遭受一連串的災禍﹐疫情方興未艾﹑洪水多處肆虐﹑國際情勢動盪﹑格陵蘭降下70頓大雨…讓我想起去年讀過的《心﹐人生皆為自心映照》﹐拾起再次閱讀﹐心跟著靜下﹐正念不擾。

照片來源:天下雜誌

世界越亂﹐越要灌溉出美麗心田
稻盛先生從小跟著家中長輩念誦經文﹐佛家思想影響頗深﹐並從中體悟到宇宙人生觀﹐從書名便可窺知﹐他開宗明義的說回顧八十餘年人生﹐想留下的﹐只有「凡事皆由心起」這句話。

兒時在鹿兒島老家﹐親戚相繼死於結核病﹐讓他心生恐懼﹐每次經過染病的叔叔臥榻﹐雖隔有一段距離﹐仍閉氣快步經過;而他的父親與哥哥態度恰好相反﹐照顧病人或豪不在意﹐結果反而只有擔心害怕的他被病魔盯上﹐成日活在死亡陰影中。住在隔壁的阿姨看不下去﹐借了一本書給他﹐書裡闡述:「任何災難都起於招惹災難的心。」讓還是小學生的他第一次注意到「心」的存在。

求學和求職充滿波折﹐好不容易謀得職務卻發現公司經營岌岌可危﹐造成離職潮﹐稻盛先生因無處可逃﹐乾脆什麼都不想﹐埋首研發工作﹐成績受到周遭好評﹐產生激勵﹐整個人處在正向循環中﹐最後甚至成功合成出當時世界公認先進獨創的新型陶瓷材料。此刻的他重新領悟到「心」的法則﹐直至悟成人生真理﹐「成功不是因為能力提升﹐也不是因為環境變好﹐只是因為自己的想法改變了﹐心境調整了﹐周遭一切狀況就會跟著完全不同。」

鍛鍊心﹐從凡事懷抱感謝做起
心境﹐是影響一生的功課﹐怎麼鍛鍊才好?稻盛先生提到了一個的方法:「事先理性輸入『無論何時﹑無論什麼狀況﹐都要去感謝』的指令﹐做好時時『感謝』的心理準備。」

什麼?在逆境中還要心存感激﹐聖人才做得到吧!這是普遍的直覺反應﹐但稻盛先生反問﹐如果降臨在身上的都是好事﹐我們就會滿心感謝了嗎?其實也不會﹐往往升起的是不滿足或傲慢心﹐也就是說﹐無論遇到好事或壞事﹐要心懷感謝﹐都是同等困難!

既然人性如此﹐人生也不可能一帆風順﹐稻盛先生建議大家將逆境視為磨練心性的最佳時機﹐「災難發生時﹐可能會因為所抱持的心態而招來更多的災難。為了不讓這種情況發生﹐對策就是『欣然』接受。」即使一開始將感謝強灌進自己心裏也無妨﹐心是能透過鍛鍊而獲得提升。

日文的「謝謝」(ありがたい)﹐是由「有」(り)和「難」(し)演變組合而成﹐意即「擁有很難」﹐「我們的生活經驗也都是把一個個『擁有很難』」的事物堆疊而成的。」我非常喜歡這句話﹐每天健朗的出門﹐平平安安回到家﹐光如此就是難得的擁有﹐想想此時此刻世界上有多少人們正在失去!

誠如稻盛先生所言﹐這絕對不是什麼理所當的事﹐「因為受到身邊一切的支持與幫助﹐我們才得以生存-這麼一想﹐我們首先必須感謝的﹐就是能活著的這件事。…能在經營的世界擔負起重責大任﹐我想可能跟我了解這句話﹐並時時說出心裡的感謝﹐脫不了關係。」

心念﹐決定了人生要往哪個方向
從感謝的心而出發的良善動機就是「利他」之心。很多人聽到這兩個字﹐都覺得太遙不可及﹐先顧好自己再說吧!但事實上﹐「利他」就是以他人優先﹐從對家人﹑擴及到對同事﹑鄰居﹑社會…的善良體貼﹐再把這些能做得到的貼心想法付諸行動﹐並不是什麼要等到功成名就才能辦到的事。

稻盛先生相信基於「利他」的心做出良善行為﹐人生也會被引導往更好的方向去﹐即便在經營的世界也適用。

他一開始創立京瓷的目的是為了「把我擁有的技術公之於世」﹐但創業第三年﹐遭遇員工要求善待遇否則集體請辭﹐令他不得不重新檢視公司存在的意義﹐領悟到﹐公司並不是為了實現自己的想法而存在﹐心念一轉將公司使命定調為「追求全體員工物質與精神的幸福」﹐在這樣的價值觀下﹐員工會共鳴﹑贊同﹐繼而全力以赴共同努力﹐「如果我還是堅持不改當初創業的理念﹐京瓷應該就無法發展成現今規模這麼大的企業了。」

即使臨危受命重建日本航空時﹐他同樣著重在「心」的改變﹐當時內部反對聲浪不小﹐覺得在這節骨眼上﹐為何還要花這麼多時間講述小學生程度的道理﹐「這些不起眼的道理﹐就是導致公司危機的元兇。」

菁英管理階層是否同理第一線員工面對的困難?第一線人員有否讓客人覺得溫暖貼心﹐想再次搭乘?日航的再生計畫之所以能夠成功﹐稻盛先生認為這是每一位員工心境的徹底轉變﹐關鍵在於「利他」的動機與絕不放棄的心念。

恰好近日在天下雜誌讀到一篇賈伯斯遺孀羅琳鮑威爾為賓州大學畢業生致詞的精華﹐呼應了稻盛先生所說的心的鍛鍊法則。

羅琳的父親在她三歲時後因公殉職﹐年輕的母親獨自養大四個未滿六歲的孩子。羅琳靠著半工半讀和獎學金支撐學業﹐拿下賓大企管和經濟雙學位後進入華爾街工作﹐雖證明了自己的能力﹐但不自滿﹐更不以侷限對開創視野的渴望﹐「我開始想像自己如何為他人所用。」

去念研究所然後創業﹐那段期間當地的一位高中老師找她去班上演講﹐她才發現許多孩子缺乏上大學的準備﹐「那天我明白了﹐即使天賦均等﹐機會卻是天差地別。」這個經驗孕育了她成立非營利組織「大學之路」﹐時至今日已在全美二十多個中心陪伴了數千名學生走過高中與大學的旅程。

照片來源:William Widmer for The New York Times

「在這個星球上﹐沒有什麼比幫助別人能為你的時間帶來更高﹑更好的價值。」生命彼此互惠﹐是萬物永續的不二法則﹐因為利他的念頭﹐讓羅琳內心充滿快樂並伴隨謙卑﹐將失去賈伯斯的傷痛融進快樂的回憶化為愛;也像賈伯斯一樣﹐擇其所愛﹐全心投入(稻盛先生亦是在專注投入工作中沉澱淬鍊)﹐更重要的是﹐保有利他之心﹐「當你偶遇了一個不可接受的現實﹐你會行動﹐或是把頭撇開?」羅琳選擇了前者﹐如今擁有豐富生命的她﹐以自身經驗鼓勵學生們勇於締造改變﹐創造更好更良善的世界。

0 comment
2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