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蕩寇誌》光影沉浸劇場﹐這個案子對我來說﹐最寶貴之處在於證實了我所深信且奉行的理念-『廣結善緣﹐信其可行﹐必有迴響』。
信其可行﹐則千方百計
和《當代傳奇》的緣分是施振榮先生牽起﹐2012年結識後便與兩位老師相知相惜。去年在疫情迫冏下﹐劇團亟思轉型﹐施先生創辦的科文双融有意打造沉浸式表演劇場﹐雙方啟動活化IP的合作案。
萬事起頭難﹐缺的何止東風﹐但凡為劇團永續﹑後輩鋪路的事﹐秀偉老師沒在怕困不困難﹐就一個信念「做!」﹐三頭六臂身兼多職﹐還要四處找錢﹑找人﹑找資源﹐同為俠女豈忍不拔劍相助﹐所以我幫忙把故事傳遞出去﹐連結資源。
幸而平日裡廣結善緣﹐去年10月﹐和八位企業友人合力把資金缺口補齊﹐相助一償宿願﹐將改編自水滸傳的《蕩寇誌》拍製成3D數位影像﹐預計今年夏天要登上台北101﹐以沉浸劇場的形式﹐向世界發聲。老師們十分感謝﹐以「天使」相稱﹐大家因此組了『蕩寇誌天使團』群組﹐相互關心打氣。
人才﹐會因對的事而聚集
《蕩寇誌》在去年10/31~11/3拍攝完成﹐難的還在後頭﹐由劉育樹導演創辦的光點吉樹公司數位後製。
說起樹導﹐是善連結的另一樁。他最初是代工好萊塢等國際動畫﹐許多耳熟能詳的作品都曾參與﹐那段期間沒日沒夜趕案子﹐錢是賺到了﹐公司一度編制達三十人﹐卻越來越背離創作初衷。
待視野有了﹐基本功也操練紮實﹐他斷然將公司轉型﹐不再當影武者﹐改走原創路線﹐2015年與故宮合作的《國寶神獸闖天關》打響名號後﹐開啟各種跨域合作﹐包括拿到金馬創投﹑明年將上映的《諸葛四郎-英雄的英雄》等﹐是活躍業界的台灣原創IP動畫導演﹐也因被双融邀請加入《蕩寇誌》沉浸劇場的案子﹐讓他接觸到京劇﹐從而迷上﹐現在是幫助劇團將作品轉型數位的重要盟友。
成就科技與藝術的雙贏
水滸傳有個八臂哪吒的角色﹐除了動畫後製呈現特效外﹐有沒有可能跟機器手臂合作?
3/16秀偉老師﹑樹導和我的部室同仁Karen相約拜訪上銀蔡惠卿總經理(E總)。E總是我眼中的女中豪傑﹐有豪爽耿直的一面﹐細膩敏銳的特質亦處處可察﹐記得2019年《蕩寇誌》台中場票房告急﹐她聽說後便慷慨襄助購票贈予員工﹐而這次拜訪﹐更讓秀偉老師直呼人情溫暖﹐收穫滿滿。
E總帶著專門負責與藝術團隊接洽的主辦工程師琴硯為大家詳盡解說。上銀的機器手臂是領導品牌﹐與藝術跨域合作也走在前端﹐例如: 與豪華朗機工合作為台中花博設計製作的地表最大機械花『聆聽花開的聲音』;誠品三十周年時﹐於松菸誠品以12支機器手臂演出的『一起幻想』﹐用科技寫詩;還有上銀三十周年的大型演出『科技與藝術對話』﹐讓機器手臂與年輕音樂家﹑藝術家共同創作…每一次演出無不叫人驚艷。
圖片來源:上銀科技
在討論過程中﹐靈感不斷被激發﹐除八臂哪吒怎麼透過精密驅動裝置模組呈現外﹐秀偉老師還想到六月即將上檔的《暴風雨》﹐飾演魔法師的興國老師有一幕飛天的戲﹐長袍必須在半空飛舞﹐呈現魔幻氣氛﹐傳統作法是吊鋼絲﹐這次則希望運用機器手臂﹐做出更多變化效果。
如何讓科技與藝術結合﹐是E總一直默默努力的方向﹐她說每一次的合作都不是為了賺錢﹐事實上根本賺不了錢﹐但能幫助藝術家開創新的表演可能﹐也促使工程師突破想像框架﹐彼此互助雙贏﹐因此她不但當場允諾提供機器手臂讓劇團去試﹐並表示只要有想法﹐勇於創新﹐她都會抱持開放的心﹐帶著團隊迎接挑戰。
無私的心胸與眼界﹐E總的一臂之力﹐溫暖有力﹐讓秀偉老師更加堅定把劇團IP數位化的決心。
因為天使團的成員各個都是大忙人﹐所以我在年前就趕緊和大家敲定時間﹐3/12作東舉辦『蕩寇誌天使團感恩春酒』﹐一來好好感謝這群善友﹐二來則正式介紹二位老師與劇團成員﹐並由他們向大家報告這項贊助案的執行進度。
現場搶先放映了三分鐘初剪版的《蕩寇誌》﹐飛簷走壁﹑氣勢磅礡﹐讓大家信心大增﹐非常期待能早點在台北101高科技光影場域中體驗。而興國老師收弟子的影片﹐以及柏澄﹑瑞宇和若琳親臨現場各自表演一小段﹐看在眾人眼中﹐更能體會到我們所贊助的不僅是一個團體﹐而是一段很有意義的文化傳承。
因緣俱足﹐所願遂成
餐聚尾聲﹐天使們送上祝福﹐並就企業經營的角度為劇團的長遠發展提供寶貴建議。
被我請託出馬的曾惠瑾會計師﹐她說原本只是因為被我邀請看戲和京劇體驗營﹐對劇團產生好奇﹐真正接觸之後﹐被兩位老師用盡全力帶年輕人的心意給感動了﹐每回在排練場看到演員練功﹐就深感這是台灣最需要扶植的文化力﹐也因此她將會以雅仕的身分﹐繼續幫助劇團建立商業模式。
全漢鄭董事長一語切中﹐要想辦法引導更多人去看劇團演出﹐給予最實質的幫助。而頭一回與劇團接觸的今網林董事長﹐就當天所聽到與看到的﹐在心裡頭琢磨出能與之合作的三個途徑﹐其一是透過旗下一間做社區服務平台的公司﹐協助劇團宣傳演出;其二﹐他感嘆現在的年輕人普遍追求快速成果﹐並不切實際﹐所以希望有機會能把京劇演員「台上一分鐘﹐ 台下十年功」的精神傳遞給員工;其三﹐當外國客戶來訪時﹐如何與劇團合作﹐讓客人不只是對台灣美食留下印象﹐還能享受精緻的藝文體驗。
藝術家骨子裡沒有企業經營的DNA﹐但隨著生存條件漸趨嚴苛﹐藝術團體要怎麼活下來﹐是必須重新審思的問題﹐贊助之外﹐如何透過各種資源連結開創多元的收入管道﹐一步一步打下自給自足的根基﹐才是長遠之道。《蕩寇誌》沉浸劇場便是最好例證﹐好多善的因緣匯聚﹐一點一滴不求快﹐集合眾人之念﹐必能到達花開結果的彼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