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是永遠的

by 陳美琪
761 views

『紀念館不是用來歌功誦德的,重點是它的教育功能』

18156668_1526515597372788_7346956498976071845_o

雲林藝術光點六年以來,總共超過2000位孩子曾經北上參加『台北三天兩夜見學之旅』的活動,而坐落三峽的李梅樹紀念館以及三峽祖師廟,是我們每次必定會造訪的景點。雖然經過解說後,我們可以瞭解畫作所呈現的內容,但始終無法細細品嚐紀念館當初成立的初衷,以及其存在的意義。然而,這其中的故事或許才是李梅樹紀念館裡,最值得收藏的藝術品。

所以這次要跟大家分享與國寶級的已故畫家畫家李梅樹大師的兒子,同時也是李梅樹文教基金會的執行長—李景文先生,所聊天、訪談的內容記錄。

 

『紀念一個人就要在他的故鄉,無形中回饋他的故鄉,而不是只圖利於美術館或祖師廟。』—李景文

18422247_1539803479377333_8139785992543549107_o

李景文先生提到成立紀念館之初,選擇地點時的心情,說道:『在我們三兄弟準備建立紀立館時,有些人建議將紀念館設在和平東路師大附近,因為那裡學生多,會有比較多人來看畫。選擇三峽,在別人看來無疑是不智的。』『如果你對這些畫很有興趣,即使這畫在歐洲、在美國你還是會不辭千里前去觀賞。但如果你對它一點也不在意,即便它們在你家隔壁,你也只是走過而已。』

仔細探求李梅樹大師及其家族的個性,其實不難瞭解他們將紀念館設在三峽的用意,李梅樹對三峽有著強烈的責任感,『他生長在三峽,有責任帶動三峽的美學氣氛。』李景文深深地說道。大半輩子待在三峽,當過三峽的代理街長(等同現今的鄉長) ,為三峽的信仰中心—祖師廟,盡心付出了三十幾年的光陰,而後抱著祖師廟未能完成的遺憾而終。三峽對於李梅樹、李梅樹對於三峽,是不能分割的。

『其實父親生前就有其建紀念館的念頭,我們也曾經跟他看了很多地方,但怎麼看就是不好。他是藝術家,追求的是完美,所以很難找到一個符合他心意的地方。另一方面也因為祖師廟還沒完成,他不敢做自己的事,而且那時經濟也不充裕,沒有足夠的經費蓋紀念館。所以在他生前,紀念館並沒有成立。』

紀念館一直要等到1990年預備館的成立才開始推動,從預備館到紀念館成立,逐步的為建構紀念館而努力。這當中的心血不是金錢所能估量的, 想想李梅樹先生所留下那些一幅幅在市場上炙手可熱的畫作,為何不變賣部分畫作呢?『我們捨不得賣父親的畫,賣了就是賣掉父親的心跟血。』 把那些畫作賣了,其實他們是可以過著相當富裕的生活,但是他們卻沒有,他們為了完整保存父親畫作而努力著,為著能延續父親回饋鄉里的希望努力著!

 

『紀念館不是用來歌功誦德的,重點是它的教育功能』

148091243250

常常在『台北見學之旅』的活動中,看見雲林的孩子們手中拿著學習單,在紀念館中尋找畫作的蛛絲馬跡,當有孩子找不到答案,轉而尋求協助時,館內的導覽人員總是很熱心的幫忙解惑。『雖然我們不是學美術出身的,但我們會在導覽時加入我們平 時看父親作畫的情形。』由於李梅樹先生的畫作多半以人物為主,特別是自己的家人,所以當李景文先生在解說畫作時,偶爾會請畫作中的人物出來跟所有孩子們打招呼,讓孩子們更為印象深刻。

他們對於導覽還不僅止於紀念館,他們會把場所往戶外拉,為孩子們解說著祖師廟的木雕、袓師廟的石柱、以及袓師廟的一景一物,『廟就等於是一個美術館、博物館,有一些民間的藝師在那裡創作,是一 個引導民間美術創作的教育場所,是一個薪傳的地方。三峽祖師廟不是只有觀賞而已,還可以有宗教性及觀光性,還有藝術的欣賞,最重要的是可以帶動校外教學。祖師廟中有很多故事都是盡忠盡孝、禮義廉恥的故事。』

 

『文化,是永遠的』

P1210407

十幾年來的工作,有喜悅,也有挫折,『我是一個承傳者,父親把這些東西傳下來,而我將他推廣出去,我只是一個推動的力量。』因為這樣的承傳精神,李家幾乎是全家動員,他們為的是什麼呢?『這些畫在50年或100年以後可能就不屬於我們家族,但文化卻是永遠的,做文化的事可能很傻,但該做的還是得勇於承擔』

真的很開心能夠在每年『台北三天兩夜見學之旅』的活動時,陪著雲林北上的孩子們一起走進三峽的文化寶庫,去探索、挖掘更多我們所未知的李梅樹大師!

 

 

0 comment
0

You may also like